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

新界北區 - 沙頭角軍事遺蹟

2016年12月11星期日 (晴)
今天到新界北沙頭角軍事遺蹟登 439米無名山頭,經麻雀嶺、紅花寨、紅花嶺和發射塔,行車路出禾徑山路,最後在沙頭角公路坐 78K 巴士回程。沙頭角北面接壤深圳的山區原是邊防禁區,回歸後在 2012年2月才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。值得一提是行程經過的山坡有很多芒草,喜歡賞芒又只能在週未或週日行山的人,可考慮到此,不用往大東山跟別人擠迫。

上午 8:30 在粉嶺東鐵站 A出口外乘 78K 巴士到沙頭角担水坑站,由於部份行友遲到要搭下一班巴士,有廿分鐘時間行到沙頭角現仍屬邊境禁區的警崗和四周看看。
 燦爛的洋紫荊


 新界北群山
 沙頭角海

集齊行友起步,進入下担水坑村,經過一些售賣土產和補給的攤檔,好奇下問身旁一位資深行友,才知道每逢週日和假期都有本地一天遊到訪沙頭角,担水坑村是較接近禁區的舊村,居民於是設置攤檔賣一些土產、手做鄉村小食和飲品。

 傘下是售賣土產茶菓的小攤檔

 大型攤檔尚未開門營業
 貨品種類很多
 環境不錯

經過上担水坑村進入看似很久沒有人使用的小徑,兩旁樹枝雜草阻路,防礙前進,還好這段路不太長,接上較寬闊的登山主要山徑。

 行錯路了 ! 應靠上担水坑村村屋旁的小路入山
狹窄小徑兩旁樹枝阻礙前進
 接回較明顯的山徑



不用多久便到達一小平台,這裡可眺望深圳的高樓大廈。
沙頭角海
 小平台上眺望深圳的高樓大廈

沿山徑而上,到達英軍設置的邊防觀察站,小休後繼續登山,經過軍營和日軍佔領香港時為對抗遊擊隊而設的機槍堡,登上 439 米高的無名山頭。
觀察站

日軍佔領香港時為對抗遊擊隊而設的機鎗堡
軍營

又要穿越密林
439 無名山頂上看沙頭角海,香港和深圳成強烈對比
前方綿綿山嶺

離開山頂向麻雀嶺進發,途中要翻過三個山崗,有不少芒草,特別是在麻雀嶺之前的一個山坳,芒草極之茂密,一片金黃在風中飄揚,雖沒有大東山那麼壯觀,但寧靜而可愛。
回望來路


深圳電視塔

芒草隨風而動
 快到麻雀嶺
 麻雀嶺上
麻雀石

登上麻雀嶺大休後沿山徑而行,經紅花寨、紅花嶺和發射塔,最後行通往發射塔的車路出禾徑山路,在沙頭角公路坐 78K 巴士回程,這段行程和去年 新界北區-紅花嶺 行程相若,不再重複。

後話
  • 早在清代,沙頭角墟已是興盛的墟市,在 1898年,清政府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,將南面大片地土(包括沙頭角墟)租借給英國政府。1951年,因邊界的偷渡及走私活動甚為猖獗,香港政府遂將北面接壤邊界的地方列為禁區以打擊偷渡和走私活動,禁區居民出入必須出示警方簽發的禁區許可證。回歸之後,特區政府有意解放禁區,2008年1月公佈分三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,並於 2012年2月15日正式開放第一階段沙頭角「塘肚、山咀、新村、担水坑、蕉坑和木棉頭」封閉六十多年的六條村,而第三階亦於 2016年1月4日實行,完成整項邊境禁區縮減計劃。現仍有邊境管制站、沙頭角墟、沙頭角海以及米埔部分地方,面積約 400 公頃屬邊境禁區,比原來的 2,800 公頃大幅減少。
  • 位於六村以北的山嶺有很多軍事遺蹟,有觀察站、機槍堡和戰壕。據當地居民所說:機槍堡和戰壕是日軍於二次大戰期間勞役當地村民而建成的,目的是監察及狙擊活躍於新界到惠洲一帶的地下游擊隊。為打擊游擊隊,日軍由沙頭角開始,一直到紅花寨東面的山坡修建機槍堡和戰壕,只因年代久遠,小徑和大部份軍事設施早已被植物泥土掩沒了。附近又有英軍在戰後興建用作監視中國內地的觀察站和軍營,加上香港警方在伯公坳的碉堡,港、英、日在這遍山頭留下的軍事設施,現在都成為大家行山探秘的地方。
  • 邊境禁區圖及解禁範圍
          Green : 第一階段       Yellow : 第二階段      Blue : 第三階段
          Pink : 縮減後的邊境禁區範圍
          (圖片來源  www.legco.gov.hk/yr12-13/chinese/subleg/brief/49_50_brf.pdf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