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營盤及石塘咀兩區生活了廿多年,對這兩區有很深的感情。由於港鐵落實伸延至西環,帶動舊區重建,加上自由行大量湧入,酒店房間供不應求,舊的樓宇急速拆卸,新大廈和酒店相繼落成,帶來新面貌。雖然如此,這兩區仍保留不少可觀的地方。
先說一說兩區名字的來由,從網上和書籍節錄如下:
1841年英軍佔駐水坑口之後,在港島西面(今天的西邊街和水街)的山邊設立軍營,故稱西營盤。亦有說是由於海盜張保仔以當地為基地而得名,但盜賊的巢穴一般叫作「寨」,和「營」應該拉不上關係。
先說一說兩區名字的來由,從網上和書籍節錄如下:
1841年英軍佔駐水坑口之後,在港島西面(今天的西邊街和水街)的山邊設立軍營,故稱西營盤。亦有說是由於海盜張保仔以當地為基地而得名,但盜賊的巢穴一般叫作「寨」,和「營」應該拉不上關係。
在清初時,石塘咀一帶只是荒蕪的山坡,由於是可作石材的花崗岩,吸引石材商人到來開採。至1880年採礦完畢後,該處剩下大遍凹陷地如「塘」,而向海的一段較尖而窄,狀似鳥咀,所以得到石塘咀此名。另有說法是石匠喜將石壙場稱為「石塘」,加上地貌而得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14年11月1日,在港鐵西營盤站的皇后大道西(暫定A1)出入口,西行約五十米的東邊街,面向發生多次傷亡交通意外的長命斜,出發。
東邊街,長命斜。四層高的舊樓宇,小陽台加上有圖案的鐵製攔杆,在這兩區已為數不多。
沿長命斜吃力向地上行,到「佐治五世公園」【建於1936年,同年一月英皇佐治五世駕崩,香港政府便以其名命名】,一個建在陡峭斜坡上的公園,有點像日本幕府時代城堡的石垣,還有頑強生長在石牆的大榕樹,都值得一看。
再繼續上,到達高街,便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「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」【建於1892年,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(2015年10月已列為法定古蹟)】,前身是外籍護士宿舍、精神病院,有「高街鬼屋」之稱。可惜大樓未能完整存下來,現內部已拆卸重建,只餘下最正面走廊的內外兩牆。
再繼續上,到達高街,便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「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」【建於1892年,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(2015年10月已列為法定古蹟)】,前身是外籍護士宿舍、精神病院,有「高街鬼屋」之稱。可惜大樓未能完整存下來,現內部已拆卸重建,只餘下最正面走廊的內外兩牆。
沿高街西行,經正街,至西邊街,右轉下坡,先看「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」【於1932年重建,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】,現在的堂址屬哥德復興式設計。
再下去看「西區社區中心」【始於1922年,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】,前身是婦產科醫院「贊育醫院」。
轉為向上行,到達般咸道,「英皇書院」【1926年落成,香港法定古蹟】,屬於傳統英式學校建築,設有底層庭院、拱門迴廊及於門口的麻石圓柱,紅磚建造的圍牆配合以紅磚建成。在二戰淪陷時期被日軍佔用,飽受戰火無情破壞。
英皇書院的對面,是「禮賢會天主堂」【建於1914】,今日的會堂已經多次修葺。
天主堂西面步行十多步,便到達「香港大學」最東面的入口,就從這裡進入香港大學。請看看門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
進入校園,敬請保持安靜。沿石級而上,一座古老的建築物進入眼簾,鄧志昂樓【1929年建成,香港法定古蹟】,最初是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。
天主堂西面步行十多步,便到達「香港大學」最東面的入口,就從這裡進入香港大學。請看看門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
繞過太古堂,從徐展堂樓坐升降機下 G/F,再往「馮平山樓」【1932年興建,一級歷史建築】,曾是圖書館、博物館,1994年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,免費對外開放。
經香港大學東閘,沿車路,步行至本部大樓【MAIN BUILDING,1912年落成,香港法定古蹟】,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模式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,頂部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。除建築物本身外,庭園的假檳榔樹(KING PALM)亦值得留意。
本部大樓對面的「孔慶熒樓」【1919年落成,香港法定古蹟】,原為港大學生會大樓。
轉經「紐魯詩樓」、「莊月明文娛中心」至「月明泉」,步上石級,看「儀禮堂」和「梅堂」【ELIOT HALL & MAY HALL,建於 1914 及 1915,一級歷史建築】,兩堂建築風格相同,原是宿舍。
走回頭路,經「莊月明文娛中心」,穿過荷花池,中山階,大學街,到「黃克競樓」的四樓平台,欣賞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(Jens Galschiøt)於1997年製造的「國殤之柱」。最後回五樓搭升降機到連接港鐵香港大學站(暫定A)出入口,結束行程。
對古蹟有興趣的可先到網上找資料研究一下,增加觀賞時的樂趣。同區尚有不少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,不妨多花時間走走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