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氣清涼的星期天,又是行山的好時間,早上 8:30 在粉嶺港鐵站集合,乘 78K 巴士到沙頭角禁區前的担水坑村起步,穿過下、上担水坑村走入小徑上坡,沿山腰小徑經伯公坳、舊豬場,蓮麻坑路禁區圍網前往新桂田警崗,進入礦山走訪礦洞,最後經麥景陶碉堡至蓮麻坑村,從山徑繞過劃為禁區的蓮麻坑路,乘 59K 小巴回上水港鐵站散隊。
上午 9:17 抵達担水坑站,進入下担水坑村,仰望麻雀嶺、紅花寨及紅花嶺

經過位於下村和上村之間的 KITTY 姐士多,有自製土產和飲品售賣

上担水坑村盡頭進入小徑

小徑有很多倒塌的樹木,去年底行經時沒有

走過阻路的樹木重見水泥路,接著的是天然山徑

9:43 走出密林

9:45 接回較寬闊的山徑

俯望担水坑村和沙頭角海

山徑明顯

9:55 經過三角測量柱

越往高處走,景觀越開揚
再入林徑

進入山的北脊山腰小平台,看深圳方面
10:09 電塔下穿過


10:17 見行山人仕設置的路標,轉往礦洞方向

倒塌的大樹,樹根抓滿泥石


10:34 又見路標,今次轉行碉堡方向

在林中前進,走過水澗

11:31 經過一個矮了一節的測量柱

接上水泥路

11:48 在接近蓮麻坑路的禁區圍網處過溪

過溪後上坡,11:59 來到荒廢的養豬場



經過養豬場下坡,12:01 來到蓮麻坑路的禁區圍網

沿禁區圍網前往新桂田

12:10 到達新桂田已荒廢的警崗

竟有礦洞地圖

回望警崗

依行山人仕留下的指示前往礦洞遺跡

礦場設有水泥階梯

12:27 先觀看第一層的三號礦洞

棄階梯改行山徑

滿是碎石的山坡

石河逆流而上

左方山壁有未被封閉的礦洞,切勿冒險進入

回望石河和深圳大廈......到石河頂......依行山路標

12:49 步過兩邊山壁的狹道和隧道

到達最大的六號礦洞,中間有一片空地,深入山腹的洞口已封閉

洞穴內人頭湧湧

洞穴外亦人頭湧湧


在洞外大休,13:15 離開往上步行六分鐘接回到明顯山徑

右轉至位於礦山上的麥景陶碉堡

碉堡外有鐵絲網包圍

沿碉堡旁的石階下山

回望碉堡

這角度可以較清楚看到碉堡的外形

深圳市的密集樓宇和新界北的翠綠環境成強烈對比

13:39 步入蓮麻坑村的水泥道路

步往蓮麻坑路,前面的行友已到禁區閘口

13:41 禁區閘口前左面過溪登山過橫瀝,山路狹窄崎嶇,收起相機小心前進

14:25 回到蓮麻坑路的西面禁區閘口等候 59K 小巴回港鐵上水站
候車時仰望深圳梧桐山

後話:
- 蓮麻坑礦洞位於新界北的礦山,主要開採的是鉛,據行山前輩所講:昔日礦洞可自由進入探險,因邊境禁區開放後行山人仕到訪者越來越多,北區地政處才將主要洞口以木柵封閉,又豎立警告牌,勸籲切勿進入礦洞,任何損傷及生命危險,責任自負........。
- 麥景陶碉堡是於 1949年至 1953年間在新界北邊境禁區範圍內多座山嶺上興建的警崗,用以監察深圳河對岸,共有七座,由當時的警務處處長麥景陶於 1948年下令興建,故稱為麥景陶碉堡。七座碉堡由東至西分別位於伯公坳 (沙頭角)、礦山 (蓮麻坑)、白虎山 (香園圍)、瓦窰 (打鼓嶺)、南坑 (文錦渡)、馬草壟 (落馬洲) 及擔竿洲 (米埔),全部是兩層高建築物,頂層為八邊形或圓形設計,有煮食區、休息室、洗手間、發電機房、水塔,於 1997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。時至今日,這些警崗仍在使用,但已由人手值勤轉為以電子監察系統運作,現在所有的碉堡雖已全數剔出禁區範圍之外,但因保安理由不對外開放。
- 曾是邊境禁區的蓮麻坑村雖早已開放,但進出蓮麻坑村的一段蓮麻坑路 (橫瀝) 仍屬邊境禁區,要持有禁區紙才可以通過,幸好有行山前輩沿蓮麻坑路南面山坡開辟小徑,通往西面禁區閘口外,否則只可以東走回頭路或往南翻山到沙頭角公道。雖然山徑狹窄崎嶇,但總比長途跋涉的好。